发布作品

    汽车行业的“切尔诺贝利”—高田气囊事件

    车风云autostorm头像车风云autostorm头像
    车风云autostorm2019-09-03

    8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同时发布了多起召回。中国汽车市场的三大豪华品牌“BBA”成为了此次的主力总计4起,共计召回问题车辆达到了405510辆之多。


    其中奔驰更是在上一起召回基础上,再次扩大了召回部分C级、E级、R级、CLK。SLS、威霆、唯雅诺及凌特等车型,共计199623辆,车型和数量之多让人惊讶。而造成这次召回的原因,正是已经在全球造成数百人受伤和至少23人死亡的高田气囊。

    高田气囊事件造成的影响犹如汽车制造业中的切尔诺贝利,涉及品牌和数量之广(全球19家车企预计问题车总计超过1.2亿辆)持续时间之长(2009年至2019年)都可以载入汽车史册。

    事件开端

    早在2007年作为合作企业之一本田就曾向高田告知了三起安全气囊非正常爆炸事件,但并没有受到当时高田的重视。继而在2009年美国一起汽车事故当中,一辆配有高田安全气囊的车辆,在碰撞后因为气囊爆炸力度过大导致金属零件蹦出直接对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导致身亡,揭开了“死亡气囊”事件的开端。

    问题所在之处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是在车辆遇到强烈碰撞时,由碰撞传感器激活控制单元将气体发生器当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引燃爆炸,之后将气体快速充入气囊之中,来保护驾驶因为惯性导致前冲发生的碰撞,而其中气体的填充速度将会是影响能否可以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导致高田气囊出现问题的,就在于引爆的化学推进剂上。高田气囊所采用的含有硝酸铵材料推进剂,被高田视作为预防安全气囊不能打开的有效解决方案。而且相较于同类产品硝酸胍,其价格上也占有一定优势,进而被高田广泛应用在所有的产品之上。

    导致本应该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保证驾乘人员安全的气囊变成“炸弹”的问题,就在于硝酸铵的一个特性。随着时间推移硝酸铵会逐渐老化,还会随着温度膨胀和收缩,最后会变成粉末状,而高温和潮湿会加剧这个速度。而变成粉末状的硝酸铵燃烧速度要比原状态下更快,冲击力更大。因此如果安全气囊当中的推进剂已经粉末化,当气囊触发爆炸时,将会把原设计当中的受控爆炸演变成一场小型爆炸现场,致使可能会有塑料或金属碎片射向驾驶员。

    据小编了解到,高田也是世界5大气囊生产厂商(瑞典奥托立夫公司、日本高田公司、德国采埃孚公司、美国百利得公司、日本Daicel公司)当中,唯一使用硝酸铵的生产商,其余的厂商均使用的是价格相对更高的硝酸胍,而其他厂商不使用硝酸铵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老化这一致命缺陷。

    荼毒之久何时得以解决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召回公告统计,2019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共发布召回公告84起,涉及43个品牌的275.29万辆缺陷汽车。因高田气囊问题2019年1-6月共发布了9起召回,涉及67.42万辆大约占了上半年召回总量的四分之一,而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共同召回了36万辆问题车辆,几乎涵盖了全部的国产和进口车型。

    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车企使用高田气囊,相信除了其市场占有率外,其造价的成本也成为了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事件发生之后,对于企业也应该加强责任的判定,而不是一味的拿出高田这块挡箭牌,制定相关透明的监测标准,更多的站在消费者安全问题之上考虑,杜绝下一个“高田”的出现。

    小编有话说

    对于车辆安全,从来都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一点,也经常被汽车销售人员当作引以为豪的宣传点之一。在正确使用安全气囊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少汽车驾驶死亡率11%,降低正面撞击带来的力道30%。最大程度的减少车内人员受到伤害,并且有效的保护人员生命安全。

    而此次“高田气囊”是近十几年来最为恶劣的丑闻之一,整个事件预计可能会持续到2019年底。如今本就处在蛰伏期的中国车市已然不能再承受这样的打击,也许此时曝出“高田气囊”事件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也并不全是坏处,可以让众多车企引以为戒,在车辆品质上更加严格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