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雷克萨斯和问界,同样是碰撞后车门锁死,为什么舆论如此双标?

    玩车情报局头像玩车情报局头像
    玩车情报局05-07

    2024年4月26日在山西运城发生的一起问界M7(图片|配置|询价)高速追尾洒水车的严重交通事故,引发了网友巨大的关注和讨论,除了对遇难者深表痛心之外,很多人也在质疑,车辆为什么没有触发AEB,碰撞之后隐藏式门把手为什么没有弹出?

    其实AEB这件事,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了,如果相对速度是115千米每小时,那么确实超过了AEB的工作范围,因为事故车型是低配,不是搭载华为的AEB,而业界猜测可能是来自国内供应商福瑞泰克(FreeTech),而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在AEB为什么没有工作,而是应该在当时的相对速度到底是多少,事发的M7时速是115千米每小时,但是洒水车的车速并不清楚,到底是静止停放,还是在工作中,如果在行驶中,那么相对速度就可能低于85千米每小时。

    其实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放在碰撞自动解锁功能上,为什么门把手没有在第一时间弹出,为什么车辆在碰撞之后没有自动解锁。

    在近日问界汽车官方发布的公告里,说明了,当时事故发生的碰撞,导致车辆前机舱及乘员舱内电源线及信号线被瞬间切断,门把手控制器无法收到弹出信号。也就是说,门把手没有弹出。

    这让我们想起了前两年,雷克萨斯LM起火的事件,2022年7月28日,一辆雷克萨斯LM300h MPV发生一起单方撞击事故,事故发生后车门锁死,车辆起火,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同样是车门碰撞之后锁死,当时的舆论对于雷克萨斯几乎是一边倒的抨击,没有任何留情面,但是你看现在问界M7的舆论,很多人表示,那车辆损坏严重,车门无法解锁咋办?怪不到问界头上。

    我就寻思同样的情况,为什么如此的双标?你说双方价格差距很大?问界M7可是号称500万内最好,而且无论是什么车型,碰撞自动解锁都是最基本的功能,就算是10万元的车没做好,该喷也得喷。

    这就能看出,很多人只是自诩为理性,他们实际上并不客观,而是更多的被情绪裹挟。

    碰撞之后车门自动解锁功能,基本上目前现代车辆的标配,但是因为没有强制的具体标准,因此各家车企在这方面具体做了多少,参差不齐,这就要谈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安全设计冗余。

    车辆碰撞解锁功能的原理是:当车辆发生碰撞之后,首先在有12V低压电源的正常通电的情况下由车辆ACU(气囊控制单元)或ECU(电子控制单元)接收到碰撞信号后,BCM(车身控制模块)再分析这些信号之后并确认碰撞事故,在发出信号指令给门锁电动机让车门自动解锁。其中的关键就是,有没有备用的12V低压电源,或者说有没有采用多条解锁链路和多条CAN线路确保在车辆碰撞后能够保证车辆的自动解锁功能。

    而问界M7碰撞之后,虽然碰撞区域是在前机舱盖,是12V电源所在位置,但是碰撞事故发生后,车辆安全气囊是正常打开,车辆的ACU(气囊控制单元)或ECU(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接收碰撞信号,那说明12v的低压线路没有断电,而这时候,车辆没有碰撞后自动解锁,说明问界M7大概率没有采用多条解锁链路和多条CAN线路这样的安全设计冗余。

    而在业内,这样的冗余设计,是不少追求安全的车企的标配,比如说“高低压零部件中置”,就是把车身控制器、座椅12V蓄电池、低压保险丝盒等等零部件放置在了乘员舱内,这样无论是追尾还是被追尾,这些零部件都可以尽可能远离碰撞区。这一点,据我所知,国内一家传统汽车品牌,就是这么做的。

    还有的是像部分德系品牌一样,采用的是双12V电源设计,除了前机舱盖之外,还在后备箱下方放置了一块12V电源,这样除非是两面夹击,否则都可以保证弱电系统不断电,安全气囊和碰撞自动解锁功能可以正常工作。

    至于说问界M7有没有设计问题,我无法断言,因为任何设计,都无法保证100%有效,即使设计了安全冗余,也有失效的风险,但是在对待这类事故的时候,我们确实不应该双标,无脑护犊子,无益于行业的进步,也无益于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

    .万次阅读
    167评论
    45赞同
    收藏
    分享
    167评论
    4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