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小米 SU7 上市一个多月,哪家友商最破防?

    壹汽车Pro头像壹汽车Pro头像
    壹汽车Pro05-11

    今年最受关注的造车新兵——小米汽车,终于公布了其首月交付量:


    7058 台。



    这个数字,不管按什么定语,小米都能排在国产新能源品牌的第九或第十名,前面是哪吒的 9017,后面是阿维塔的 5247。


    作为一家仅有且发布一款新车才一个多月的品牌,小米几乎做到了发布即交付,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做完了新势力做过的大部分作业。


    #01 速度


    3 月 28 日发布会当晚,小米汽车 4 分钟内大定数量超过 1 万辆,7 分钟超 2 万辆,27 分钟超 5 万辆,24 小时大定数量为 88898,其中 5000 辆创始版是无法退款的锁单。


    随后,小米汽车的不退款锁单量持续攀升:

    4 月 14 日,媒体爆料小米 SU7 锁单量超 6 万辆;

    4 月 20 日,小米投资者日,雷军公布锁单量超 7 万辆;

    4 月 25 日,北京车展,雷军公布锁单量新增 5000 辆,为 75723 辆;

    5 月 1 日,官方公布 SU7 锁单量达 88063 辆;

    5月 9 日,车fans 创始人孙少军确认小米锁单破 10 万辆。


    而作为一名早已功成名就的成熟企业家,雷军早已预见小米汽车的成功。


    去年 12 月接受央视采访时,雷军说:


    「我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了。」



    预言演到了后半句「大家都来买」,目前下单基础版 SU7,要等待 29-32 周,最早要到年底才能提车,但这并未阻挡小米准车主的热情和信心。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中,从第 1 辆车交付到 10 万辆交付,蔚来汽车用了 34 个月,小鹏从用了 34 个月,理想速度最快,但也用了 24 个月。


    小米准备打破这个记录。


    据第一财经报道,为提高产能,小米汽车近期要求供应商将月产能提升至 1 万辆,重点增加高配车型产能——在雷军的计划中,小米汽车将在 6 月实现月交付量超 1 万辆,顺利的话,年底可以把这 10 万个订单交付完。



    速度如此快,先不讨论交付质量,伴随而来的是消费者对小米品控的担忧。


    小米汽车工厂交付日当天,当人们通过视频看见雷军乘坐的小米 SU7 Max 后轮处的白色附着物时,部分人便认为这是一颗脱落的螺丝。


    雷军随后给出了解释,表示这是交付现场地上一些安装站台的螺丝未被及时清理,被转动的轮胎带飞。



    数日后,广州深圳一名小米 SU7 创始版车主发现新车前机盖缝掉漆,希望换一辆新车。


    但小米汽车客服表示这是运抵过程中遭遇的意外碰撞,不能更换新车。


    图源:小红书


    最后,交付中心提议仅对受损部位进行补漆修复,以小米商城积分的形式给予 5000 积分作为补偿,折算为现金价值相当于 500 元人民币。


    在汽车行业,有一个概念叫「运损率」,通常有 1%-3% 新车会出现小缺陷如局部漆面问题。


    因此交车时,有的经销商会引导客户在光线昏暗场所交车,但即使被发现,用户也很难换到新车,一般只赔付少量保养费用,并用补漆笔修复。


    除了这两件事,小米汽车常因为质量相关事件上头条——车身掉漆、轮胎变形、39 公里抛锚等……


    小米官方也都一一做出回应,为「掉漆」的车主免费维修,对后续生产批次的车辆进行质量改进,而对于「39 公里抛锚」事件,小米派了工作人员维修,并将对事件进行调查。



    正如雷军所言,大家正拿着放大镜看小米 SU7,一方面是这辆车的热度本身很高,而且由于小米汽车第一次造车,消费者监督产品质量的热情自然更高,此外,面对高强度的交付压力,也可能导致小米 SU7 生产环节出现一些纰漏。


    #02 平衡


    与小米 SU7 的火爆对比,小米汽车的产能和门店售后数量上显然不足,目前小米汽车仅有 76 家门店(截至 4 月 4 日公开数据),一期工厂规划产能为 15 万辆。



    毕竟,小米汽车要真正「成功」,一夜爆单只是开始,如果不能保持订单的稳定性,平衡好需求和产能,交付周期过长,会让潜在客户流失。


    例如,小米汽车或许会涨价或其他方式降低需求,同时加快二期工厂建设进度,或者与传统车企合作利用其产能。


    产能之外,小米汽车的另一挑战来自资本端。


    亏钱卖车,无疑会影响整个小米集团的利润和毛利率等财务指标,去年小米研发费用增加了将近 20%,从 160 亿增长到 191 亿元,就主要是花在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研发上。


    雷军在发布会上也说:


    「纯电汽车行业,除了特斯拉之外,我也不知道哪家还在赚钱。」


    短期内,小米汽车的创收规模无法和核心业务相比,但幸好去年小米业绩不错,营收约 2700 亿元,盈利能力创新高,经营性现金流量金额为 413 亿元,手握 1363 亿元的现金储备。



    国内自主品牌中,只有比亚迪、理想两家不靠亏钱卖车,小米带着大量现金的突然杀入给友商带来很大压力,一万辆左右的月销量对摊薄成本帮助不大,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合理控制成本,大家都知道,留在牌桌的时间越长越重要。


    而小米汽车除了手机业务的支持外,小米提出的「人车家全生态」背后还囊括了金融、软件、周边等业务,未来,小米汽车的智能化和互联网服务也是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这些都是埋头造车的友商所没有的优势。


    部分小米汽车周边,图源:小米官方商城


    因此,小米卖车亏得起,雷军预留了足够时间和空间等小米汽车盈利,但友商们却难以避免在小米加入战局后,暴露出自己最大的软肋。


    #03 对手


    小米 SU7 发布时,壹汽车写过一篇《小米汽车公布价格 18 小时后,车圈还好吗?》,文末我们引用各家销售的看法,当时大家认为受小米 SU7 影响最大的友商有特斯拉、极氪、小鹏、蔚来等。


    小米汽车上市前,各家有的观望,有的提早出招,小米 SU7 上市后,友商该打价格战的打价格战,该上车展刷流量的刷流量,该发新车的既发新车也给优惠。


    几乎不受小米 SU7 影响的应该是理想,理想汽车四月份卖出 25787 辆,尽管比上个月少了 3000 多辆,可能受理想内部正在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影响,整体看下来问题不大。


    纯电 MPV MEGA 失利后,李想赶在北京车展前发布了理想 L6,调整了产品线并全系列降价,更成功安利雷军成为 L6 车主。


    李想更在意的对手是问界。



    问界的 4 月份过得不好,销量明显下滑,问界 M7 的销量从 3 月份的 24598 辆掉到 10896 辆。


    50 万元左右的 M9 固然令人惊喜,但 M7 销量的不稳定却令人担忧,或许 M5 在这个月发力填上空缺?或许不会。


    问界能否持续推出有吸引力的车型/换代,成了问界品牌生存下来的关键。



    而当初被认为影响最大的极氪则几乎不受影响,更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赢家之一。


    极氪四月份卖出 16089 辆,同比增长 99%,与此同时,极氪正准备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继续扩大自身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


    蔚来受到的影响也不大,调整 Bass 电池租用服务的价格后,蔚来单月销量突破 1.5 万辆,证明花费巨大成本构建的换电体系,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差异性体验。


    至于小鹏,四月份卖出 9393 辆,低于 1 万,其中新车型 X9 销量占比超过 20%,形势相当不容乐观。


    小鹏本应走量的 P7i、G6 车型没走量,即便将高阶智驾和 800V 平台下放到 18 万元,也未能带来明显的销量增长。


    目前市场对小鹏的关注度并不高,除了传闻中 15 万级别的 MONA 品牌,这足以让小鹏汽车「起死回生」吗?我们也不知道。


    - end -

    次阅读
    16评论
    4赞同
    收藏
    分享
    16评论
    4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