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解读小米SU7创始版系列:追加推出的版本有部分配置差异

    天和Auto头像天和Auto头像
    天和Auto04-01

    小米造车的营销真的是玩到炉火纯青,在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发布会后结束两天后随即追加推出创始版系列。

    话题又来了:

    创始版和普通版有什么区别呢?

    创始版有两个版本,分别为后驱标准创始版和四驱Max创始版,说白了就是低配版和旗舰版有创始版的替代选项,后驱旗舰版(整个产品线里的中配版)没有替代选项。所以咱们先来看低配版的创始版,其与普通版的配置差异主要在于专属标识和后视镜外壳材质。

    参考下图:


    这可不是水转印的塑料外壳而是正儿八经的碳纤维材质外壳,众所周知,碳纤维材料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所以很少有车辆使用这种材质;由此可见小米SU7后驱标准创始版真的是舍得下成本的,然而这个版本还是不建议选择,究其原因有两点,其一为刀片电池仅支持400V高压充电技术,其二是碳纤维后视镜外壳在这台车上除了美观以外并无其他任何作用。

    一定要找出碳纤维后视镜外壳的作用,那就是在碰坏之后会有极高的更换成本。


    都说碳纤维材料能实现轻量化,难道在小米SU7之上就不行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但是也得看用于什么位置。

    碳纤维材料的密度大约为1.5-1.9g/cm³,而车用工程塑料(以聚酯材料为主)的密度往往是1.2-1.3g/cm³!也就是说碳纤维材料的密度实际比许多工程塑料大,用其替代塑料材质的后视镜外壳反而会增加重量,唯一的价值就是提高了后视镜的强度。可是后视镜从来不是车辆碰撞保护结构,日常用车过程中也碰不到后视镜,一旦在行驶中碰到那就无法避免损坏。


    所以是后视镜外壳用碳纤维确实没有什么价值,其应当用于替代金属车身覆盖件,比如引擎盖、车门、后备箱盖,而不是工程塑料的保险杠或者后视镜外壳。

    只是讲到这里或许还会有米粉不相信上述结论,那就来看一看两个版本的整备质量数据吧。

    • 后驱长续航智驾版,2430公斤
    • 后驱标准创始版,2430公斤

    数据欢迎去验证。


    对比解读四驱版

    配置差异为:

    1. 车轮规格,四驱智驾Max版配备245/45 R19车轮,四驱Max创始版配备245/40 R20前轮、使用265/40 R20后轮
    2. 创始版专属标识
    3. 碳纤维后视镜

    四驱Max创始版不仅多出了两个装饰件,同时还对车轮的规格进行了升级;雷军在发布会上讲过车辆会配备规格不同的前、后车轮,但首发系列的三个版本都采用相同规格的前后轮,所以创始版的推出是有必要的,否则这就不是简单的描述错误了。

    不过笔者认为其后驱版更应该采用前后不同规格的车轮组合,因为后驱车是后轮驱动,电动机又有恒扭矩的特点,其后轮需要极强的抓地力。


    以小米SU7后驱低配版为参考,其搭载的后置电机有220kW/400N·m的动力储备,百公里加速只需要5.28秒。这是很强悍的动力,然而对于一台纯电动后驱车而言,其加速感之强不仅体现在零百加速之上;更重要的是强大的低扭爆发力,由于电动机起步之后随即能以最大扭矩输出,如果以“地板油”去起步的话,起步瞬间很容易打滑;对于高功率、大扭矩的电动机而言,行驶过程中的加速依然能够打滑。

    所以也才会出现小米SU7在转弯加速过程中甩尾失控的情况,不是所有米粉都有高性能后驱车的驾驶经验。

    245/45 R19的后轮对于一台小米SU7而言是有些吃力的,笔者所驾驶的新能源车辆正好用相同规格的轮胎,而且也是运动品牌的轮胎;该车配备的后置电机只有180kW的最大功率,扭矩也要低一些,可是只要路面有轻微磨损或比较湿滑,那么大油门加速就必然会打滑。真正需要高标准轮胎的是后驱版,四驱版有前轮拉着则很难出现打滑,比如个人使用的同款车在四驱模式里急加速转弯也很难打滑。

    所以建议小米汽车推出后驱版车轮选装,四驱版已经足够了。



    天和Auto编辑,欢迎转赞评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