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楼主
    钳子来了头像钳子来了头像

    钳子来了

    英朗车主·车龄4年

    • 懂车智多星LV5懂车智多星LV5
    • 懂车帝3周年懂车帝3周年
    • 车评创作力LV3车评创作力LV3
    • 精英创作者LV4精英创作者LV4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4懂车评论员LV4

    坐等降价的元up

    04-28发布于:元UP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圈友鲜试驾

    上个月去试驾秦和宋Pro的时候就看过静态的元up,今天听说元up可以试驾了,赶紧趁着五一节假日前去体验一下,坐标广州,天气是下大暴雨,体验的感觉确实不一般,可能这是我们平时无法体验到的场景。

    上次看元up外观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前脸是有一些怪的,说不出来为啥,可能是因为元up的前大灯比较靠上一些,而且整个灯的样式又是比较窄的,配合上比较憨厚的前脸,看起来就是一个小眼睛胖子的感觉?这个大家见仁见智了;

    尾灯的造型继承了比亚迪家族现有的中国结样式的尾灯,点亮时,识别度确实很高,而且也很好看。


    内饰:整个这台车的内饰可以说得上是有惊喜的,超过了我对这个价位电车的预期。虽然说是10万块钱的小车,但是浅色的这一套内饰是真显质感。


    方向盘:这个元的方向盘样式设计可以和现在比亚迪高端的宋L有得一拼;整体算是一个四幅式的方向盘,按键用了灰色的磨砂材质,按键周边还有一圈银色的镀铬饰条作为点缀,设计感真的拉满了。


    空调出风口,门把手,以及左右两侧的方腿的镂空区域都用了不规则的矩形,整体的风格比较统一。

    内饰我个人觉得比较好的地方在于晚上它的整体氛围感,它在门边,扶手边,车顶小灯处都有蓝色的灯带,这个不是氛围灯哦,看起来有点小清新的高级感的。


    配置:因为试驾的是顶配版本,很多高级配置都有了,不过有一些细节处不是做的很好。

    1.水杯架没有限位卡扣,如果放的水杯比较细就会有异响发出来,且行驶起来不够稳定,急刹车的时候容易飞出去。


    2.安全带的上下调节功能,我本来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不过当时我上车的时候安全带缠绕起来了,我去整理安全带的时候发现不支持上下调节功能,要知道秦plus是有这个功能的。


    空间:这个车的空间在小型车里面算是比较优异的了,尤其是头部空间,我坐进去,座椅调整到最低后,头部空间还有一拳多,很多比它大的车都没有这个头部空间。


    第二排在前排我的驾驶坐姿下,还有一拳左右的空间水平,

    不过坐垫是有点短了,我的大腿大概还有三到四指是悬空状态的,

    这个长时间乘坐会有些累;中间位置是全平的地台,这样放脚会舒服很多。


    后备箱空间确实是比较小的,具体的长度没有量过,不过竖着放不了长柄伞;

    后备箱上面有一个盖板可以挡住隐私物品,不过这个盖板拿下来后不能直接放下来需要斜着才能放置,这样又占用了一部分空间;

    后备箱盖板下面还有一块挺大的区域可以放些备用品和零碎的用品。


    下面我们简单聊下驾驶感受,这次我试驾的是顶配的版本,而且加了智能选装包的版本。

    坐姿和视线:首先说下元up的方向盘是支持4向调节的,前后幅度会大一些,上下调整的幅度会小一些,对于调到一个合适的驾驶坐姿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在我调整好后,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个子是182,我把座椅调整到最低后,感觉还是有些高,这种感觉体现在仪表盘和左侧的门板扶手。

    仪表盘的问题在于我坐到最低位置,我正视前方实际上是我的视线是明显高于仪表盘的,方向盘也会挡住一部分仪表盘的内容,幸好还有一个hud抬头显示,可以看到基本的速度信息。

    左侧门板扶手的问题在于我坐到最低位置后,左手的手肘位置不能自然放平搁在门板扶手位置,它的扶手位置会偏下一点,这就导致长途开车的时候,手没办法很轻松地搭在方向盘上面,可能这是我的身高问题。


    视线:虽然元up的车窗玻璃上做了三角窗,不过整体的A柱会比较粗,整体的视觉盲区还是会有一些大了,不过这一点可以通过360影像来解决,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按一下方向盘上面的360打开按钮。


    方向盘:转向它是分了舒适和运动,在很低速度就是10公里以内,在停车场停车倒车的时候,这两种方向的转向力度的区别并不大,轻重都还是比较适中的;这里不要和秦和宋Pro做对比,如果和它们两的转向力度对比的话,元up的转向力度在任何模式下都是比较重的。在速度上来后就有区别了,尤其是到时速60公里左右的时候,就会明显感觉运动模式下的方向盘比较重一些,涩手一些,而舒适模式下更顺滑一些,长期使用我个人更建议舒适模式。


    转弯半径:这个车本身是比较小的,所以转弯半径比较小是很正常的,但是它的方向盘力道会偏大一点,所以遇到一些大角度弯感觉过不去的时候,你需要用力继续打方向,大概率是可以过去的。

    油门&动力:元up的驾驶模式有三种,经济,标准和运动;调整的方式是在中央扶手项前面的实体按钮通过上下拨杆来调整的;先说下整体的感受:我试驾的是顶配130KW动力的版本,经济模式下和标准模式下,整个动力的感受区别不大,运动模式和前面的两个模式有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油门踏板的中段,前端踩下去的感觉都是差不多的,出力会慢一些,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不会让后排的乘客有晕车感。


    油门踏板的中段,如果是标准和经济模式,会感觉这个力道和前段是连接很顺滑的,速度是悠着上去的;但是运动模式中段会像涡轮车到了涡轮出力点一样,有一个突然的爆发,这个爆发可以持续到时速100都不会有明显泄力,感觉继续往下踩还能有这么强的加速力。

    刹车&回收力:回收反馈分为:标准和较大反馈的,两者的差别是有些大的;如果是我个人使用,我直接是使用标准回收反馈。


    说下两者回收的感觉差异:标准模式下有点像油车的松油门,会有一波缓慢的滑行过程,虽然也能感觉到它在滑行过程中有明显减速,但是整个感觉不突兀,比较顺畅,是我可以接受的;较大反馈是只要松开油门的那一瞬间就有一个明显的顿挫感,像油门松开就立即刹车了,然后这个刹车是松了一下再刹车,整个过程坐后排的乘客是比较不舒服的,有点前仰后合的感觉,带着家里人这种模式就还是不要用了。


    刹车反馈也有两种模式:舒适和运动,另外还有舒适停车可以选择;先说下舒适停车,因为我没有试快速刹停的情况,在红绿灯提前预判的情况下,舒适停车的开关整体的感受并没有多大区别(驾驶感受上);


    舒适模式下的刹车和运动模式下的刹车力度以及刹车脚感都有点区别。运动模式下:整体的刹车脚感是硬的,脚掌踩在上面有轻微的震动感,前端的刹车力度和舒适模式下的差别不大的,前端的刹车是偏软一些的,但是脚感是偏硬的;中段刹车脚感还是一样,但是刹车力度会突然变大了,初次上手会不大容易控制,不过这个模式适合急刹车的时候,给人比较强的信心。

    舒适模式的刹车脚感就正常很多,前端的刹车脚感是比较软一些的,刹车力度也是软一些的,随着踩得越深,刹车力度就会越大,不用踩到底就能刹停了,中后段的刹车力道会大一些,整体上还是舒适模式更适合日常驾驶一些的。

    底盘:整体的地盘感受大部分平整路面可以给好评的,有点高级感的过滤感,这可能是得益于它的ctb的车身结构,感觉底盘比较整。

    悬挂:速度10公里以内整体悬挂是偏软的,低速过高的减速带摇晃感会重一些的。


    速度三四十左右过单个坑洼或者井盖的时候,悬挂滤震的感觉会比较有高级感,明显感觉是经过了一层过滤后才传递到车身里面的;但是如果经过的是破损的路面,而且坑洼是连续的,且比较多的话,就会感觉悬挂会有点兜不住,整个上下的颤动会多一些,完全过去后也不能一下子清除干净,还是会有多余的上下震动的感觉,这种感觉主要体现在后面两个轮子。

    速度60左右过大的回旋弯时,整个侧倾有,但是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整体车身比较小。

    时速80左右在连续变道时,整个悬挂还是可以很快速的拉得住的,左右摇晃的感觉在变道完成后,并不会持续很久。

    隔音:由于当天试驾时,下大雨,整个下雨声比较大,把所有的风噪声路噪声都遮盖住了,但是元up的有个令我不喜欢的地方,就是雨水打在车顶的声音,这个声音很脆,具体不知道是哪个部位发出来的,和我在其他车上面听到的闷闷的感觉不一样,这个有点像雨水打在不锈钢碗上面的清脆声,真实车主可以反馈一下这个声音像不像;

    说到声音还有两个地方我感觉也不太舒服,一个不到1000公里的试驾车,前排的门窗上升快到最上面的时候会发出滋滋的声音,这是一个新车,按理来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在要进去停车场有个坡度时,开启了autohold功能,刹停后,有咯吱咯吱的声音,而且挺明显,吓得我赶紧继续踩一下刹车;后来我又关闭autohold,在同样的情况下直接刹停后挂P档,还是会有这种声音,大概率是刹车片发出来的声音;这个留待更多车主验证一下了。

    前面发动机舱是没有隔音棉的,虽然说没有发动机的噪音,但是没有一个隔音棉可能也会对噪音有一些影响;这次的元up是没有前排的双层夹胶玻璃的,要知道宋Pro上面是有的。


    能耗:我这次的试驾车才行驶了800公里,我试驾的这个简短时间内表显是11.6度电,我查看了一下以前的平均能耗,上面显示是13.2度,这个能耗仅供参考,毕竟是一辆试驾车。


    总结:这就是一辆10万块钱的车,不要对他有过高的期待,虽然用了更高级的车身结构,但是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只能说它卷的还不够,销售也反馈很多用户看了以后觉得贵了万把块钱,让我们等等看后期会不会降价吧。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