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05-14发布

    昨晚智己L6上市,权益折算后,起步价低至19.99万起。自从小米SU7上市后,大部分品牌选择避其锋芒,和雷军相互吹捧,蹭蹭热度和流量,但也有品牌选择正面竞争。智己L6在预售发布会时就已经和小米发生了摩擦,这次索性甩开预售价束缚“赔钱死磕”。相比智己,吉利银河E8要低调很多,除了一开始喊了声“8比7大”外,后面没有再去蹭小米SU7的话题,推出龙腾版之后,价格区间进一步拉开。如果小米SU7真如网传那样已经锁定了10万订单,那么近两个月,同价位诸多车型都将面临卖不动的状况。死怼价格,尬蹭流量,其实都是被小米SU7带了节奏,但是没法,谁叫现在是流量经济?但传统车企是很难把流量变现的,营销逢场作戏一下可以,产品策略还是得思路清晰。想办法研究下小米SU7的用户画像?到底是哪样的人买了车?不同区域有哪些不同特征?新品牌新车上量太快,也是双刃剑,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口碑难保。难道这个道理,也可以被小米打破?

    作者提到的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