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续航焦虑有解了?固态电池又来了,有巨头透露三年后量产

    玩车报告头像玩车报告头像
    玩车报告05-04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国内客流量达到了新的高峰,高速堵车现象不可避免。往年在这种时候,网络上总会出现吐槽自家“电动爹”的言论。

    首当其冲的是老生常谈的“续航焦虑”,其实电动车和燃油车都有续航焦虑,但问题在于燃油车加油只需要几分钟,加油站也少有排队现象,而电动车的充电时间数倍于此,即使是800V快充已经流行起来,要加满电至少也需要半小时,因此服务区的电桩往往爆满,有些车主还有过排队时间大于充电时间的经历。

    更令人焦虑的是,由于电动车电池受温度、老化、驾驶脚法等影响,实际宣称续航和真实续航往往存在差距,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电动车还能跑多远。

    目前业内认为能够大幅缓解“续航焦虑”的,即电池厂商和车企正在研发的固态电池。在过去两年,固态电池这一名词总会隔一段时间就会蹦出来刷刷存在感,但没有哪家企业敢说现在就能量产。

    在近期举行的2024年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暨展览会(CIBF)上,多家车企披露出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新进展。

    其中电池厂商巨头宁德时代透露出公司车用全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进展,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如果用技术和制造成熟度作为评价体系(1—9分),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为4分。公司目标是在2027年达到7—8分的水平,届时将能够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但大批量生产还需要考虑成本等问题。

    实际上,在这次展会上,有多家企业已经携带固态电池产品参与展会,进展在宁德时代之前的并非没有。比如领新新能源在会上高调宣布,其固态聚合物电池生产线已经实现量产,一期年产能为0.5GWh。不过据领新新能源CTO郑明森介绍,他们的固态电池主要应用场景是替代柴油发动机,比如重卡、矿卡,城市运输、干线运输专用工具车,以及船舶等。和乘用车的固态电池似乎并非同一条赛道。

    固态电池的赛道并非只有电池厂商,车企亦在跟进。在4月12日举行的2024广汽科技日上,广汽集团高调宣布,全固态电池已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初步打通了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预计在2026年就能装车,并预告将在埃安昊铂车型上首次搭载。

    相比较固态电池的“遥远”,半固体电池则是近在咫尺,并且已经有车型搭载上车。在去年12月,蔚来CEO李斌开启了一场续航测试直播,测试车型是一台搭载150kWh电池包的ET7,该电池包是采用半固态电池工艺。并且这场续航测试成绩超出预料,在零下气温超额完成了1000公里续航。

    在今年早些时候,上汽智己汽车官宣“固态电池量产上车”,首搭车型是智己L6光年版,有望在年内完成交付,续航超过1000公里,支持准900伏超快充,目前该车预售价不到33万元。实际上,智己L6的电池技术仍然是半固态电池,合作供应商是明星电池企业清陶能源,它声称这是第一代固态电池,在电解质中加入了10%浸润液,以提升电解质的锂离子导电性,并非全固态电池。据清陶能源表示,明年会开发第二代固态电池,最终第三代为全固态电池。

    以上的例子只是少数,到目前为止已有十余家车企公布了固态电池的研发计划,包括比亚迪、上汽、广汽、长安、蔚来、小鹏等国内车企,以及国外丰田、本田、宝马等知名车企。但无论是车企还是电池厂商,目前来看全固态电池似乎都没有商业化的能力。或许智己汽车说得也没错,“白马也是马”,在全固态电池能够正式落地之前,推动半固体电池上车同样有利于缓解续航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动电池技术的发展。

    编辑/温澈

    次阅读
    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