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被网友教育后,智己汽车开启“卖惨”模式,米粉该“口下留情”?

    SUV大咖头像SUV大咖头像
    SUV大咖04-10

    4月9日,小米汽车跟智己汽车一起上了热搜。


    在4月8号举行的的“超越一切向往”智己L6(图片|配置|询价)发布会上,全程对标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但把SU7的关键参数标错了,
    小米汽车深夜连发三文,要求智己汽车以公司名义正式道歉,智己汽车在9日凌晨发布了致歉函,但仍然没有办法平息风波。
    当天下午,智己汽车再次发文向小米汽车表达歉意,表明并无蓄意抹黑的主观意图,无意也更无力挑战小米汽车的泼天流量。也请小米汽车“口下留情”。
    那么,这种把自己当作弱者的“卖惨”模式效果如何,能得到小米汽车跟“米粉”的原谅吗?



    智己汽车请小米汽车“口下留情”


    在小米汽车表明不再回应此事后,智己汽车似乎还希望继续霸占热搜榜。

    4月9日下午,智己汽车再次发函,称其在对小米SU7参数错误标注一事中,并无蓄意抹黑的主观意图,无意也更无力挑战小米汽车的泼天流量。

    智己汽车表示,智己品牌在诚恳接受指正的同时,也请小米汽车“口下留情”。

    智己汽车这一封致歉信似乎又翻车了,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的失败案例”。

    不知道智己汽车写道歉函的员工,有没有看过小米汽车此前所发的内容?人家小米汽车已经表明不再回应此事,但智己品牌还要请小米汽车“口下留情”。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要小米汽车开口接受道歉、双方握手言和、持续上热搜吗?

    此外,在对方已经保持沉默的情况下,智己品牌继续公开发道歉函,这波操作给人蹭流量、甚至卖惨的嫌疑,很难让人认可其所提到的“无意也更无力挑战小米汽车的泼天流量”的说法。
    如果智己汽车觉得此前的道歉诚意不够,私下给对方发个私信、打个电话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犯得着再次把自己推上热搜吗?

    连对方所发的文章都不认真阅读,这种做法谈得上“诚恳接受指正”吗?


    另外,智己汽车提到,“小米公司发言人”在三次官方回应中用到了“有意造谣、抹黑、骚扰、不体面”等带有伤害性的道德贬义词,言辞激烈地上升到了否定智己品牌及母公司上汽集团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这种说法,能够体现道歉的诚意吗?

    因此道歉函一发布,网络上又是一片质疑声。

    实际上,在4月8号的发布会后不久,针对智己L6发布会上小米SU7参数出错问题,小米公司发言人账号连续发布了三则内容,主要围绕着 PPT 上关于小米 SU7 前后电机的表述出现错误表示愤怒,要求智己官方发布公开道歉声明。



    作为上汽集团的子公司,智己汽车在重磅新车的发布会上,竟然把小米SU7 Max的重要参数标错,究竟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发布会的演讲稿有无审核过呢?遗憾的是,我们看不出智己汽车的反思。

    此外,出现这样的问题,智己汽车在致歉函中竟然使用“小米SU7 Max版前后电机均采用SIC碳化硅模块,与智己L6所采用的一致,均为行业顶尖的技术模块”这样的描述,给人一种蹭流量、借机进行产品宣传的嫌疑。

    还有,这么正式的致歉函盖了章,盖的竟然是智己汽车公关部的章,而不是智己汽车的公章,这也让人怀疑智己汽车的诚意。


    因此就有网友评论说:“公关部”的章?不应该是公司公章吗?




    还有人表示不解:小米一心对标外企特斯拉,有些企业却搁这窝里横。


    甚至有网友表示:所以你们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对手 哪怕是参数上的!



    还有网友提到:你这格局不大啊,对标一个造车比自己晚的新手玩家。


    从此次网友的态度来看,智己汽车作为传统大厂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没有拿特斯拉、保时捷等行业标杆来对比,却蹭了造车三年的小米汽车热度,不仅是格局不够大,更是对其专业性产生了强烈的质疑。虽然说汽车发布会竞品对比是常态,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欺负新人只会拉低自己的格调,失去消费者的尊重和信任。


    成立多年,智己汽车火不起来是有原因的


    众所周知,智己汽车是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虽然汇聚众多技术、资源、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但销量其实一直都很惨淡,月销量基本长期徘徊在一两千台,直到2023年凭借智己LS6的火热才实现了月销过万的成绩。



    然而,销量的上升却带来质量问题的集中爆发,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投诉和车主吐槽,其中包括低频共振、原石系统故障、续航缩水等,使得智己汽车的品牌口碑饱受质疑。



    今年年初,公司CEO刘涛等高管不得不出面道歉,足见质量问题的严重性。但道歉丝毫未换来用户的信任。今年1月,智己汽车销量降至5001台,环比下降52%,2月进一步跌至2000台,两个月内暴跌超过80%,销售主力LS6上市仅3个月销量便一溃千里。



    原本指望智己L6能够带领智己汽车重回正轨,但是此次发布会关键数据标注错误的问题闹得沸沸扬扬,让原本热度并不是很高的智己L6雪上加霜,也让人们对于事件的关注度大过新车本身。



    作为与小米SU7对标的纯电轿车,智己L6共推出3款配置车型,预售区间为23.00-33.00万元,率先搭载行业首个量产上车的超快充固态电池,0-100km/h加速跻身2秒俱乐部,CLTC纯电续航里程将突破1000公里,并全系标配数字底盘、四轮转向、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也是一款具备较多亮点的新车。

    在预售发布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对新车的口碑可以说是致命一击。


    关键参数标注错误,不专业更不自信


    此次智己汽车关键参数错误标注,背后反映的是智己汽车的不专业,这种错误很难不让人怀疑其背后的造车水准与团队素质。选择小米汽车作为竞品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却传递出一种格局偏小、不够自信的企业文化,进而影响到品牌形象,也会让自己的车主抬不起头。



    此前,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还一度发文疑似暗讽小米汽车:三年就把车造出来了,不符合行业规律。在此次发布会之后,刘涛也在微博上亲自道歉。



    小米汽车因此连续发布了三则内容回击,表明小米反对歪曲事实的造谣与抹黑的态度。或许是造车三年之路的千辛万苦,以及对于小米SU7作为首款车型的重视与保护,如此大动肝火必然是触及到了自身核心利益。


    或许应该像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4月9日凌晨发文说的那样:“把产品做好,把用户服务做好,才是企业的本质和本分。


    写在最后

    或许,智己汽车与小米的纠纷,能够给行业带来更多的警示。无论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互相攻讦只会得不偿失。当前汽车行业进入全新舆情时代,市场公关营销的重要性、专业性也在飙升,“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教训值得铭记在心。

    次阅读
    评论
    4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