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05-14发布

    昨天晚上的智己 L6 发布会,会后有媒体群访,受访人主要是联席 CEO 刘涛,群访内容帮大家整理一下 1. 智己 L6 的销量预期? 刘涛:智己 L6 产品力非常炸裂,我们真的给出了最大的诚意,但我很难给出一个关于销量的结果,我觉得至少从目前产品力的角度、性价比的角度、跨代际的技术演进的角度来说,短期内市场上好像没有能打得过 L6 的智能轿车,所以我个人的希望,肯定要进入行业前列。 2.这个定价如何考虑,亏多少? 刘涛:盈利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 L6 也是亏损的。但是相对来讲,背靠上汽非常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在同样的规模下,我们的相对盈利能力肯定是最强的。 我们另外一个老总也说过,现在做电动车如果不亏损,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但是我觉得大家都很清楚,一个是供应链的水准,一个是我们控制价格和规模的能力,这的确是一个综合竞争力的表现。 3.上次发布会有一些小插曲,智己在营销方面如何考虑? 刘涛:还是逃不过这个问题,我们交流一下也挺好的。 4 月 8 号发布会上,我们很好的传递了智己 L6 的各项能力,但是我们确实在(友商产品)数据标注上面出现了一些错误,我们的确知错就改,这个是必须的。 但对于我在发布会最后那几句话,我完全没有职场 PUA,甚至说歌颂苦难的意思。因为我们团队都是一起打过来的,这几年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的确非常大。我在那个时刻就是想单纯感谢一下小伙伴,没有其他任何意思,但确实我有表达不妥当的地方。 但是话又说回来,从这一场这个营销事件中我们也意识到流量非常重要。对于我们来讲,在流量的运营管理方面还有很多地方要向互联网公司学习。我觉得任何一个新品牌,任何一家公司,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他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单纯地去 PK 起来未必是我们的最强项,我们最强项的可能还是技术,单纯去搏一些流量,既不是我们的特色,也不是我们擅长的地方。 4.智己 L6 的灵蜥数字底盘,是底盘的终极形态吗? 刘涛:一辆整车就六个自由度,加速和制动是 X 方向,车身姿态的控制基本是 Y 方向,或者是滚翻方向,然后空气弹簧 CDC 是在 Z 方向,这些技术原来都是被不同供应商相对割裂的。 智己 L6 通过 VMC 数字底盘第一次实现了六个自由度的协同控制,所以总结一下,我认为短期之内,甚至中长期之内,智慧底盘的终极形态就应该是六个自由度控制。但是我们的软件能力、整体协调运动控制的能力要不断提升。 5.Momenta 的客户越来越多,如何保证对智己的服务? 智己是 Momenta 的黄金合作伙伴,我们跟 Momenta 是一种融合式的工作方式,从结果来说,我们在年底前会上线全国的无图 NOA,这就是得益于我们非常紧密的合作,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Momenta 会因为太忙而把我们的事情给耽搁掉。我再补充一个细节,Momenta 有几百人在我们公司工作。 6.LS6 的表现为什么陷入低迷,以及智己的产品节奏如何规划? 刘涛:LS6 去年 12 月份销量到 1 万台,但今年 Q1 的表现和我们预想的有一定差距,因为大家卷得比较厉害,我们的节奏稍微慢了些。当然这方面我们有自己的考量,从节奏上讲的话,智己未来的产品迭代速度会向 3C 行业致敬,换代速度会非常快,下半年我们还有 LS6 和 LS7 的改款。 我们换代的速度基本上会按照 18 个月、 12 个月去规划。一款车上市后四个月左右属于热销期,到后期可能会平稳,进入平台期,到了第 13 个月可能新品就会上了,假设我们有 3~4 款主销车型,那么一年就会形成 3~4 波这样的节奏,既做品牌又做知名度,然后又做市场热度。 7. 智己怎么看待特斯拉 FSD 入华?会不会有压力? 我个人觉得 FSD 在过去几年当中,并没有成为特斯拉在中国热销的根本驱动力,但是这次(FSD入华)可能确实一路畅通了,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压力和挑战。 特斯拉在视觉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强,底层的算法更是令人生畏。但是我觉得包括智己在内的中国品牌也有机会,机会主要在三方面,一方面是更了解中国人的驾驶习惯,也更了解中国路况,而且关键在于,中国车企在数据方面的积累比特斯拉更多,刚才我也说了,我们数据库里面有几十亿公里的数据,这个是没有捷径的。 另一方面,还是强调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感知能力,更适合面对中国复杂的道路场景 第三个方面,智己把智能驾驶数字底盘和智能座舱真正融合起来,推出了一键 AI 代驾功能,真正能够解决日常用车的一些痛点。 总的来说,压力肯定是有的,而且非常大,但我们只能通过自己加快迭代、加快数据训练来体现差异化,走出智己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 #智己#

    作者提到的车系: